在宝应经济开发区的现代化厂房里,江苏新奇生精密钣金有限公司的焊接工匠们正在攻克核电装备制造的世界级难题。他们手中的焊枪,不仅在金属板材上勾勒出精密的焊缝,更在核电国产化征程中书写着突破 "卡脖子" 技术的传奇。
挑战焊接工艺的珠峰之巅
核电安全级机柜的焊接要求堪称钣金行业的 "珠穆朗玛峰"。根据 EN15085 标准,焊缝需承受 60 年环境腐蚀、地震冲击等极端考验,焊接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 0.1 毫米以内。江苏新奇生的技术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性地采用 "多层多道焊接 + 实时应力监测" 工艺,将焊缝缺陷率从行业平均的 0.3% 降至 0.05%。这种工艺突破,使企业成为国内少数同时掌握核电安全级机柜焊接、表面处理、总成装配全链条技术的供应商。
人才培育与设备创新的双轮驱动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江苏新奇生构建了 "工匠 + 工程师" 的双轨人才体系。100 余名持有国际焊接技师认证的工匠,平均拥有 15 年以上核电设备制造经验,能够手工完成 0.5 毫米薄板的精密焊接。与此同时,企业引进德国蔡司三坐标测量仪、奥林巴斯工业内窥镜等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起 "焊接 – 检测 – 修正" 的闭环质量控制系统。这种 "人技合一" 的模式,让核电机柜的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到 99.7%,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引领的跨越
在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同时,江苏新奇生正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主导研发的核电机柜焊接工艺规范,已被纳入中核集团企业标准体系,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交技术提案。企业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合作建立的联合实验室,正在开展第四代核电装备焊接技术预研,目标将焊缝寿命提升至 80 年。这种从 "技术跟随者" 到 "标准制定者" 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核电钣金制造正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如今,江苏新奇生的核电机柜已随 "华龙一号" 走出国门,服务于巴基斯坦卡拉奇、英国欣克利角等国际项目。每一台设备背后,都凝结着中国工匠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更见证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之路。